2月2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创新支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会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在介绍新冠肺炎科技攻关工作时表示,在疫苗研发方面,多路线部署并行推进研发,预计最快的疫苗将于4月下旬左右申报临床试验,就目前而言,我国各类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制都基本与国外同步。在动物模型方面,完成了小鼠、猴、感染新冠病毒动物模型的构建,为药物的筛选、疫苗的研发以及病毒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技支撑。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疫苗研发过程比较复杂。由于新冠病毒是新的病毒,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中国的疫苗研发技术进步很大,有一批高水平研发团队攻关。最新的进展是5条技术路线同步开展: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最快4—5月份可以有部分疫苗项目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全国使用中医治疗的确诊病例有6万例,占比80%以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时飞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药监局开展药品应急审批的进展情况时表示,从目前临床用药的情况来看,一批安全有效的化学药品和中药已经进入一线临床医生的用药方案,包括以前已经批准上市的抗病毒的化学药品和一些中成药,以及已经在广泛应用的医疗机构制剂。另外,我们按照安全守底线、疗效有证据、质量能保证、审评超常规的原则,批准了5个新药进入临床试验,目前进展比较顺利。对先前已经基本完成研究、用于非新冠肺炎适应症的药品,凡是列入到科研攻关组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攻关项目,启动了优先审评审批的程序,特事特办,批准上市,供前线医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择使用,选择进入临床治疗方案。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国家对瑞德西韦第一时间安排了体外试验,体外试验中瑞德西韦对病毒有很好的耐受性。目前在武汉有10个医院进行比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包括重型、危重型患者200例,轻型患者30多例。
已有超100名康复者献出血浆
可对240名重症患者进行救治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截至2月20日,已经有超过100名康复者献出血浆。这些血浆大概能支撑240份左右医疗用的血浆,也就是能对240个重病或危重病人进行施救。在武汉,首批11人接受了康复期血浆的治疗,其中6位是有病毒、细菌的,使用血浆治疗两三天后病毒细菌就消失,情况就有所好转。其他地方也有一些危重病人接受血浆,情况稳定。
会上,中科院院士周琪介绍,新冠病毒进入人体主要通过口、鼻、眼部位的黏膜,主要是通过口和鼻进入人体。研究证明,新冠病毒不能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如果保持正确的洗手的习惯和勤洗手的习惯,是可以避免这些传播途径。他表示,气溶胶传播只有在非常极端情况下,满足三个条件:密闭空间、长时间在高浓度的病毒暴露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工作场所要通风,人员保持适当距离。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一般一周消失,具体到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临床上占比超过80%以上。轻症患者如果身体基础条件比较好,休息好,保持良好心情,饮食得当,发病以后,人体免疫整体上占有优势,就有可能逐渐康复。即使是比较重的病人,如果能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适当用些药物,必要时吸氧,就能维持一个好的人体免疫状态,缩短发病期,较快的进入到康复期。一般也不会造成后遗症,因此大家不必过分恐慌。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介绍,自限性疾病包括三个阶段,潜伏期、进展期和康复期。潜伏期指病毒进入人体后大量复制,可以没有临床症状。进展期指人体免疫系统跟病毒相互作用,导致呼吸道炎症和病变。康复期指人体免疫功能战胜了病毒,病人可以自然康复。他提到,自限性疾病不等于不需要治疗。轻型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患者占比超过80%。轻型患者身体基础条件好,休息好,饮食得当,发病后,人体免疫占优势,有可能逐渐康复。比较重的病人,如果进行及时治疗,可以较快进入康复期,一般不会造成后遗症。但是高龄老人,或者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疾病的人,普通感冒也可能引发身体损伤。
来源:福建共青团(ID:fj-gqt 编辑:宝蓝),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科技日报”